找到相关内容991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宋僧元净遗事稽存

    威德,则不敢随众昼听,乃为夜分讲经,故名。莫考厥初,至辩才更建。又李纲《上天竺天台教寺十六观堂碑》曰:辩才净法师于嘉祐、熙宁间两住本,兼统禅讲二教律,三宗赐诗褒美,东宫复书归隐之额,听其退居兴福。 ...于钱塘之天竺,传天台教学者数百人,又特善咒水,疾病者饮其所咒水辄愈,吴人尊事之。令素闻其名,即驰诣师,具状告曰:“儿始得疾时,见一女子自外来,相调笑久之,俱去,稍行至水滨,遗诗曰:“生为木卯人,死作...

    重虚堂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4752313.html
  • 智顗的“三谛”思想及其所依经论(2)

    空”之理,因此堕入了二乘;有些则进而体悟了“不但空”的道理,成为菩萨。   从灌顶(智顗?)引《涅槃经》经文这一事实,可以肯定这一思想来自《涅槃经》。天台宗因位处江南(浙江天台),所采用的《涅槃经》...了解,但天台圆教的特色尽失。  114 引见前书,页36,下。  页104  到旁证。  智顗在陈太建7年(575年)9月,亦即38岁的壮年,开始隐遁于浙江天台。[115]而其隐遁天台的理由则是: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852381.html
  • 黔南会灯录(2)

    恁么则觌面相呈去也。师云。新罗国在海南边。僧曰。某甲到者里却又不会。师便打云。老僧从不屈负人。   习安狮山语贤英禅师   蜀之酆都隆氏子。母范氏。因世变从戎入黔。至安平天台。...。   安平天台月峰琰禅师   安笼涂氏子。母王氏。礼本山幽玄剃染。参云腹和尚圆具。云示参万法归一话。师侍云。住普阳常寿永宁中和。往来日久。后遇天湖和尚到。师坚留住。不时请益。一日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1152493.html
  • 谛闻法师的教育人才观

    跟从丽江金山寺学渊和尚学佛。24岁在鹤庆龙华受戒,法名传杰,法号真空。出家后曾经游历了五台山、峨眉山、九华山、普陀,以及天台和武当山等地,又与近代著名高僧虚云和尚同在北京龙泉寺参禅。1900年回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952531.html
  • 佛教与禅宗

    下逐渐以浙江天台为中心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——天台宗。由于天台宗认为《法华经》是佛陀最高和最后的说法,把它当作本宗的信奉对象和主要的理论依据,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作法华宗,把智顗所写的《法华玄义》、...  隋唐时期,由于封建国家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,佛教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。最为重要的是,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,中国佛教界以强大的寺院经济为基础,逐渐形成了三论、天台、法相、华严、律、禅、净土等几个大的宗派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4053565.html
  • 《三经义疏》在东亚的流播——兼论隋唐时代的中日书籍之路

    灵祐,必是有的放矢,与渡日唐僧道璇或思托当有密切关系。   思托在《延历僧录》(从高僧沙门释思托传)中自述:“沂洲人,住开元寺,后入天台。俗姓王氏,琅琊王仙人王乔之后。”值得注意的是,诫明入唐至...远及末代,同获今利,故第三有流通说。”[11]   上述“流通说”观,正如花信胜博士所论,可以视作圣德太子遣使入隋求书、撰著《三经义疏》的主要动机之一。[12]不唯如此,《三经义疏》在高句丽的流播...

    王 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5653921.html
  • 佛理擅变与文风趋新—兼论晋宋间山水文学兴盛的原因

    ”与“意旨”之间固有的矛盾,却不能化解或消除它。这种矛盾即使在当时最著名的玄学家头脑中亦复存在,并有所反映。东晋玄学名士孙绰的《游天台赋》,取支道林“即色义”以观山水,即有“遣有之不尽”、“涉无之有... 本文从魏晋玄学思想方法的危机、佛理新义与晋宋间思想及艺术认知方式的变革、 水观念的转变与文风的趋新三个方面,论述了晋宋间佛理嫂变与文风趋新的关系,并由此 探讨了此间山水文学兴盛的原因。...

    高华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2654492.html
  • 三谛三观的来源与发展

    于晚年到天台后,才完成的。一心三观是对别相三观说的:先观空,次观假,后观中,有其次第顺序的,是为别相三观;观空,一空一切空,假中无不皆空,观假,一假一切假,空中无不皆假;观中,一中一切中,空假无不皆中。...,然因智者于此又加上五时八教的判释,完备的树立教观二门,大振天台宗风,所以后世以智者为一宗的宗祖,复因智者是住于天台的,所以又被尊为天台大师。   天台大师所创立的天台宗,从其思想体系方面去观察,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4154818.html
  • 天台一念三千

    特色的一个宗派,因其创始人智者大师长住浙江天台而得名。其教义主要依据《妙法莲华经》,故也称法华宗。  该宗的学统自称是龙树、慧文、慧思、智顗、灌顶、智威、慧威、玄朗、湛然九祖相承。但是,创立天台...  内容提要  一念三千说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,圆顿止观的观法大体。也是智者大师“说己心中所行”的法门,其重要性不亚于当年释尊在菩提树下所证悟的真理一样。所谓一念三千,即是吾人当下一念之中具足三千诸法...

    利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3654883.html
  • 元、明、清三代的雕塑艺术(2)

    3.6厘米的竹筒,运用平雕、浮雕、透雕相结合的形式,雕为“刘阮登天台”的故事,这一民间神话故事,曾见于鲁迅先生《古小说钩沉幽明录》中,是刘晨、阮肇二人入天台遇见仙女,从而留连忘返的充满人情味的故事。 “在盘屈的古松,带棱的山石下面,一男子正与一女子对弈,,另一男子居中观棋……三个人物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点,即女子手中尚未下出之棋子,……在盘曲的松干之后,是一半开的洞门,额刻‘天台'二字,后有‘朱缨'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4955170.html